查看原文
其他

沃伦《世事沧桑话鸣鸟》

罗伯特·潘·沃伦 星期一诗社 2024-01-10


沃伦的这首诗,让人想到《诗经》中开卷第一首的《关关雎鸠》。诗只有短短的两节,但容量丰富,有着巨大的情感张力与澄明的人生境界。既有我国诗经时代的那种天真无邪的清澈诗风,又有一个美国人在历经岁月沧桑后的淡然与深情。全诗气息通透,自然,质朴,真挚,虽然有着隐隐的悲伤,但弥漫的更多的是美好而达观的人生情怀。沃伦现身说法,教我们如何审视和辨析过去了的爱情。那只鸟,只在夜晚,只在一个人独处时会鸣叫,但作者一直不肯说出它的名字。作者透露给我们的是泉水,石头,牧场,天空,水桶。他已经静了下来,那些事已经过去了,他的心已经不再晃动。但他还是会经常在夜晚,一个人隔着时光,隔着距离,回忆那段情感和往事。一个肯怀旧的人是美好的。茫茫人世,很多事物终将消逝,很多人与事会随着岁月渐渐淡漠。可“关关雎鸠”的爱情,“雌雄和鸣”时的那种刻骨的宁静与贞洁,会始终像天空一样,永远那样不可磨灭地蓝着。



Ornithology in a World of Flux

By Robert Penn Warren


It was only a bird call at evening,unidentified,

As I came from the spring with water,across the rocky back-pasture;

But I stood so still sky above was not stiller than sky in pail-water.


Years pass,all places and faces fade,some people have died,

And I stand in a far land,the evening still,and am at last sure

That I miss more that stillness at bird-call than some things that were to fail later.




世事沧桑话鸣鸟

诗|罗伯特•佩恩•沃伦

译|赵 毅 衡


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,

认不出是什么鸟,

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,

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,

我站得那么静,

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。

多少年过去,

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,

有的人已谢世,

而我站在远方,

夜那么静,

我终于肯定,

我最怀念的,

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,

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。



这是一首非常富有蕴涵的诗。或许是受到玄学派诗人的影响,与托•斯•艾略特和新批评派有着某些瓜葛的诗人沃伦,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许多玄理意味的体验,如果硬要给出一个说法,那我认为可以叫作是“关于存在的追思”。鸟鸣是瞬间的东西;而天空和石头、还有牧场,这些都是永恒的事物;人是介于这中间的特殊的体验者,他也属于“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”,但他却没有去关注和怀念那些人力不可迫比的永恒事物,因为他清楚地知道,那可能是徒劳的,与其追慕世间那些不可比的事物,还不如悉心地去体味一次生命,去感受生命中那“我在”的玄秘状态。
这大约和中国古代王维诗中的那种禅意也很有微妙的相似之处,王维的《鸟鸣涧》中那种空灵又充满着存在哲思的意境,与之相比很有异曲司工之妙: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”只是这里有近似于“无我之境”的空灵,而沃伦的诗中则更多的是“我的在场”的体味。
与后期象征主义诗人所喜欢的思想含量、意识深度都有关系,这首《世事沧桑话鸣鸟》有些刻意的意义裸露。作者在十分用心地标识着某些标志性的意象:“泉边取水”、“满是石头的牧场”、“头上的天空”和“水桶里的天空”、“多少年”……这些都是为了说明时间,时间要素在对人的生命和存在体验产生着不可回避的启示和影响。用“我体验,故我在”这六个字来总结它的含义,也许是可以说得过去的。( 张 清 华 )



相关阅读:
罗伯特·潘·沃伦诗选

罗伯特·潘·沃伦诗14首

沃伦诗选

沃伦诗抄

华兹华斯《孤独的刈麦女》

吉普林《如果》

布莱希特《诗人的流亡》

巴列霍《只信你》

狄更生《如果记住就是忘却》

特兰斯特罗默《果戈理》

拜伦《雅典的少女》

威廉·布莱克《老虎》

黑塞《雾中》

D.H.劳伦斯《钢琴》

普希金《青铜骑士》

歌德《漫游者的夜歌》

希尼《阳光》

勒韦迪《一切都是黑暗》

彭斯《友谊地久天长》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